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的统一战线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这是邓小平1979年6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开幕词讲话中,首次提出的。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种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采纳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提法。既准确地表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感,又明确表达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的特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质、性质和内容、基本任务
(1)实质
江泽民指出:“所谓统一战线,其实质就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2)性质与内容
第一,性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
第二,内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空前的广泛性。
(3)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概括起来,基本任务就是“四个服务”。江泽民在2000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统一战线的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二、加强党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却决不能动摇。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结成牢不可破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才能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统一战线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不仅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
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扩大党内外人士的团结。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发挥他们参政、议政、监政的作用。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反映了我国国情的特殊性。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在我国国内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它是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毛泽东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继续和发展。在1982年1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做了关于开展统战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提出了要同一切党外朋友建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同年9月,在党的十二次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报告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各民族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合作。必须尽一切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使我们愈来愈信服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已经成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各党派、社团、阶层之间加强相互关系所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正如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一切爱国的党外朋友的合作,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为